追光的孩子

——致妈妈的一封信

可敬的妈妈:

您好!

陌生又熟悉的问候,这是大概我第一次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我对您想表达的话语。提笔,一时间有些不知从何说起,可能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长时间分开过,随时都在以见面、电话的方式沟通着。但是借着这次机会,用原始的文字,随笔写下我长久以来锁在心底的话。

自从来到这里工作之后,只能半个月左右回家一次,对于念家的我来说是十分牵挂家里。因此,我们会经常微信通话,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,小到询问个人生活状况、天气变化,大到一起探讨家中事物等,总是无话不谈。就在刚刚和您结束通话后,我和往常一样机械地洗漱好,疲惫的躺在这离家100多公里的床上,听着窗外一直嗡嗡作响的流水声,扰的我又不禁想起了往事的蜘蛛网,它连着我记忆的神经线,结着我思家的情缘。

人们都说父爱如山,母爱似水。但我不这样认为,妈妈您最像什么呢……我觉得您刚毅、顽强的性子就像是那裂缝中的阳光,在一片黯然失色的天空中撕开了一道冲击力极强的光束,多么想要追寻靠近、再触碰,因为它能给予我无穷无尽的力量,为什么我这样认为呢?

阳光总能给人温暖,给人希望,给人心灵的抚慰。首先,我是真的、真的非常感谢妈妈给了我一个温馨、美好、充实的童年生活。我不像他人口中不幸的单亲家庭缺少陪伴,不像那些争吵不休、打骂不止的家庭缺少温暖,不像那些重男轻女封建观念的家庭缺少自信。当然,我知道这不是因为我出生有多好,家庭有多富裕,而是因为妈妈为我们牺牲了太多、太多。小时候我们的家庭本不好,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,家中事物几乎都是由妈妈一手操办,爸爸在这里的角色好像不怎么突出。我和哥哥也几乎是您一手扶养成人,好在我和哥哥还算比较听话。因此,您身上的重担也愈加繁重。,虽然经济上差了许多,但我的儿时时光却是无比幸福美好的。

儿童时期的我还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凌晨三点起床,天没亮就穿着漏风的黄胶鞋,打着手电筒,背着比身体还大两倍的背篓,一颠一颠的翻过山坡,去到3公里外的矿山卖菜。您就这样风雨无阻的往返在那条泥泞路上。您也知道我为什么熟悉您的这套流程,没错,我就是爱跟着您的撵路娃,不管去哪都想缠在您的左右,就算天未亮就要启程赶路,就算冬天的风肆无忌惮地刮在我的脸上,就算睡的再香,只要您一叫我的名字:“莉,快起床了,我快收拾好了”。我一准马上一激灵,掀起杯子,穿好衣服来到您的跟前。

我深刻的记得有一次,出发的很早,所以到矿山时天还蒙蒙亮,这样就可以占据有利的地势,选一个人流量最大的摊位。我熟练的把胶纸铺在地上,妈妈把新鲜的白菜、萝卜……整整齐齐的码上,再把秤砣、口袋准备在一旁。没一会人就多了起来,一个接一个的问价买菜,我们的菜也很快卖光了。因为一般出发前都不吃东西,把菜卖完了才回家做饭吃,所以回家路上都有些饿。当然,路过一些卖早餐的小摊会忍不住多看几眼,我常常走过了还会回望着那些“白胖可爱”的包子,多看几眼好像就吃到了一样。妈妈好像看到了我可怜巴巴的样子,攥着手里那叠零钱,带着我去买了一个包子,说是给我吃的,我高兴的咧嘴笑了,接过了热腾腾、软乎乎的包子,可是我却没有咬下去,因为只有一个啊,我吃了,妈妈没有。于是我又还给您并说:“你不吃,我也不吃”。没办法,您又买了一个,这样我俩就吃了香喷喷的包子回家了。这件事被您念叨着,也记在我的脑海中。我总是会如此粘着您、牵挂着您,无时无刻。这大概是有一股勤劳之光在牵引着我,吸引着我。

到后来,我慢慢长大,明白了妈妈是为了照顾我和哥哥没有选择外出打工,而是靠种地卖菜来赚点家用钱。平时您从来不给自己买吃的穿的。都是把钱紧到花在我和哥哥身上,为了哥哥健康地成长坚持每天买牛奶给他喝,为了我的学习不惜花钱给我补课。打小我们就没有穿过黄胶鞋,都尽量给我们买好一点的球鞋。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从不亏待我们。而在我的记忆深处,您时常穿着一件绿色花朵外套在地里干活,经常穿着一双漏风的黄胶鞋奔走在田间地头,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,忙碌的身影带给了我们温暖幸福的生活。那是朴实无华之光,比任何华丽的衣着都要闪亮好看。

除此之外,您还教给了我为人处世的很多道理。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独立、坚强、果敢、睿智,正因为您的言传身教,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健全的人格,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,面对挫折时一往无前的勇气,您用实际行动照亮了我前进的路,那是希望之光!一路追寻光亮的我知道您的前半生都经历了多少曲折坎坷,在无数难眠的日子里是什么陪伴您,在孤独无依,四方围堵时是什么支撑着您。如果说,您的前半生就像暴雨来临时的天空一样阴沉压抑,那么现在,您已经迎来了裂缝中的那一缕阳光,那束光是最耀眼、最有力量的存在。

如今,我也长大了,作为女儿,唯一希望的就是您能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后半生,不为谁,就是为自己而活!就算某天乌云密布,妈妈:别感伤,最爱您的女儿会永远站在您身后,永远支持您!永远爱您!因为我就是那个追光的孩子。

敬祝:

身体安康,笑口常开!

您的女儿:朱红莉

2022年3月26日写于夏溪